成都新津小學六年級作文補習聯(lián)系地址 _戴氏小學補習班
導學案設計課題解決問題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本節(jié)課的內(nèi)容是在連續(xù)兩問問題基礎上的提升。連續(xù)兩問的問題是由兩個相關(guān)聯(lián)的用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構(gòu)成的,解答第二個問題時需要將第一個問題解答的結(jié)果作為第二個問題的一個已知條件。本節(jié)課學生第一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,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后續(xù)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(yǎng),所以本節(jié)課的設計著重讓學生學會解題的步驟。1.認真地讀題,多讀幾遍,直到把題意讀懂。2.找到已知條件和...
,小升初文化課銜接班報名
文化課補習培訓班,銜接補習班,打好基礎,無縫銜接新學期課程。
導學案設計
課題 |
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
課型
新授課
設計說明
1.引導學生經(jīng)歷新知探究的過程,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(jīng)驗為基礎,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,既能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又能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。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學生經(jīng)歷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探究過程,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,掌握運算順序。在教學例題時,鼓勵學生先獨立解答,然后讓學生討論例題中應該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,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,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,理解、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,培養(yǎng)其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2.通過觀察、比較、分析,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,提高運算能力。
觀察、比較、分析是學習數(shù)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,因此本設計通過有括號和沒有括號的算式的對比,讓學生在觀察、比較中發(fā)現(xiàn)其聯(lián)系和區(qū)別,通過分析、理解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,鞏固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,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。
課前準備
教師準備:PPT課件
學生準備:練習本
教學過程
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
教師指導
學生活動
效果檢測
一、 復習舊知,引入新課。(5分鐘)
1.脫式計算,并說出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。(課件出示)
7×7-5
77-42÷7
2.引入新課。
1.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,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。
2.明確將要學習的內(nèi)容。
1.計算。
25-9+36
63÷9×5
46-7×4
二、引導發(fā)現(xiàn),探索新知。(20分鐘)
1.課件出示:7×(7-5),(77-42)÷7,引導學生觀察算式,鼓勵學生獨立解答,并指名板演。
2.引導學生討論兩道題的運算順序,并說明理由。
3.講解運算順序,強調(diào)書寫格式。
4.引導學生觀察比較,辨析不同的運算順序。
分別比較7×7-5、7×(7-5)和77-42÷7、(77-42)÷7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。
5.引導學生總結(jié)算法。
1.先認真觀察算式,思考運算順序后,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。被指名同學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計算過程。
2.根據(jù)自己的計算過程,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運算順序。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,明確:有小括號的,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。
3.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,明確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。
4.認真觀察算式,組內(nèi)討論,集體交流:通過觀察發(fā)現(xiàn)每組兩個算式中的數(shù)都一樣,其中一個有小括號,一個沒有小括號。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,沒有小括號的要先算乘除法,后算加減法。
5.自主總結(jié)歸納:一個算式里帶小括號,不管小括號里是哪種運算,都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。
2.選一選。
(1)2+3×4與(2+3)×4的得數(shù)( )。
A.相等 B.不相等
(2)9×(3+4)和6+11-7的運算順序都是先算( )。
A.除法 B.加法 C.乘法
3.比一比,算一算。
(1)7×5-2
7×(5-2)
(2)36÷4+2
36÷(4+2)
4.計算。
(21-18)×8
45÷(3×3)
6×(49-40)
三、鞏固練習。(10分鐘)
1.完成49頁2題。
以對比的形式出示此題,引導學生發(fā)現(xiàn)帶小括號與沒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和結(jié)果的不同。
2.完成教材50頁4題。引導學生正確地判斷運算順序并計算。
1.認真觀察、比較,獨立完成此題,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。
2.認真觀察題中的運算,明確運算順序后,獨立進行解答。
5.判斷。
(1)10+15÷5=(10+15)÷5( )
(2)5×(3-2)=5×3-2( )
(3)2×4×3=3×2×4( )
(4)60-(30-20)=60-30+20( )
四、課堂總結(jié)。(5分鐘)
1.總結(jié)本節(jié)課的學習內(nèi)容。
2.布置課后學習內(nèi)容。
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。
【小學數(shù)學二年級下冊《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》導學案教學案】相關(guān)文章:
導學案設計
課題 |
解決問題
課型
新授課
設計說明
教案設計設計說明本設計注重讓學生經(jīng)歷“觀察算式——回憶運算順序——規(guī)劃計算步驟——按順序進行計算——反思并積累體會”的過程,一方面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解題思路和過程,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運算順序規(guī)定的合理性。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,發(fā)展學生的數(shù)學思考能力。1.注重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解題思路和過程。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用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礎,因此本設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,喚起學生對舊...
本節(jié)課的內(nèi)容是在連續(xù)兩問問題基礎上的提升。連續(xù)兩問的問題是由兩個相關(guān)聯(lián)的用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構(gòu)成的,解答第二個問題時需要將第一個問題解答的結(jié)果作為第二個問題的一個已知條件。本節(jié)課學生第一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,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后續(xù)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(yǎng),所以本節(jié)課的設計著重讓學生學會解題的步驟。
1.認真地讀題,多讀幾遍,直到把題意讀懂。
2.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,先從問題出發(fā),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(guān)系,想好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先求什么、再求什么,理清解題思路,說出每一步的意義。通過分析、發(fā)現(xiàn)并提出中間問題,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3.列式計算,寫上單位名稱和答語。
4.檢驗。
課前準備
教師準備:PPT課件
學生準備:彩筆
教學過程
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
教師指導
學生活動
效果檢測
一、復習舊知,導入新課。(5分鐘)
1.復習舊知。
提出問題,并解答。
(1)一共要烤90個面包,已經(jīng)烤了36個,____________?
(2)剩下54個面包沒有烤,每次能烤9個,____________?
2.引導學生思考:能不能將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?
3.導入新課。(板書課題)
1.認真分析題意,根據(jù)已知條件提出問題,并解答。
(1)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?
90-36=54(個)
(2)還要烤幾次?
54÷9=6(次)
2.根據(jù)已有經(jīng)驗將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。
一共要烤90個面包,已經(jīng)烤了36個,每次能烤9個,剩下的還要烤幾次?
3.明確本節(jié)課的學習內(nèi)容。
1.脫式計算。
(1)48-13-24
(2)69-9×2
(3)84-(15+40)
(4)(21+43)÷8
(5)72÷9×7
(6)(75-21)÷6
二、分析題意,解決問題。(20分鐘)
1.教學例4。
(1)指導學生認真讀題,理解題意。
(2)鼓勵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,根據(jù)學生的匯報畫出色條圖。
(3)分析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。
①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,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?
②哪個條件已知?哪個條件未知?
③提示學生:能不能根據(jù)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求出未知條件?
(4)列式解答。
①分步列式解答。
②鼓勵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,并說明這樣列式的原因。
(5)鼓勵學生動腦筋、想辦法,檢驗解答是否正確。
2.引導學生思考:怎樣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?解答的關(guān)鍵是什么?
1.(1)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題,理解題意。
(2)用不同顏色的彩筆畫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,明確色條圖理解題意的優(yōu)點。
(3)①要知道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和每次能烤多少個面包。
②讀題后回答:每次能烤多少個面包已知,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未知。
③根據(jù)已有的知識經(jīng)驗,指出根據(jù)題中的前兩個已知條件可以求出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。
(4)①分步列式解答。
90-36=54(個)
54÷9=6(次)
②獨立列出綜合算式:(90-36)÷9。在小組內(nèi)交流這樣列式的原因:因為90-36是減法,必須加上小括號才能先算。
(5)動腦思考檢驗的方法,然后全班交流,互相學習。
2.根據(jù)自己對計算過程的理解回答問題: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時,首先要把隱藏的中間問題找出來,這是解題的關(guān)鍵。
2.補充條件再解答。
(1)有6束漂亮的菊花,________,一共有多少朵菊花?
(2)________,平均分給3人,每人能分得多少朵菊花?
(3)________,剩下20個字,平均每天寫多少個字?
3.解決問題。
(1)一本《我們愛科學》有90頁,小兵看了42頁,剩下的每天看8頁,還需要多少天才能看完?
(2)小明家養(yǎng)了27條金魚,送給同學7條,剩下的每5條放一個魚缸,需要多少個魚缸?
(3)有18個男同學和24個女同學去劃船, 如果每條船限乘8人, 需要多少條船?
(4)小明有35元,買一個魔方用了3元,如果用剩下的錢買8元一個的筆袋,可以買多少個筆袋?
三、鞏固練習,提高能力。(10分鐘)
1.課件出示教材55頁2題。
要求學生獨立完成,指定學生板演,然后全班交流。
2.課件出示教材55頁4題。
引導學生回答:如何正確地使用小括號?
1.讀題后,在小組內(nèi)說一說先求什么,再求什么。
2.讀題后,先說一說先求什么,再求什么,并與同桌交流小括號的用法,再匯報。
4.25人參加義務勞動,其中男同學有10人, 把女同學平均分成5組,每組有女同學多少人?列式是( )。
四、 課堂總結(jié),梳理知識。(5分鐘)
1.今天你有什么收獲?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么?
2.鼓勵學生預習下節(jié)課的學習內(nèi)容。
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。
【小學數(shù)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《解決問題》導學案設計】相關(guān)文章:
,
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
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,成都小學文化課補習上百校區(qū),就近咨詢,專屬定制學習提升方案
課題除法豎式的計算方法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1.注重學生親身體驗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,知識的形成通常要經(jīng)過直觀的感受和親身的體驗,這是《數(shù)學課程標準》中提倡的教學方式。本教學設計基于這一教學理念,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,在操作中加深對除法算式中每個數(shù)的含義的理解,感受除法豎式的寫法及其含義。經(jīng)歷動作表征與算式表征的轉(zhuǎn)換過程,從而實現(xiàn)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。2.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數(shù)除法的豎式表征形式與其他表征形式的...